logologo
  • 幻灯二
  • 幻灯一

市场分析-嵌入式系统新闻[33]-自动化嵌入式系统网-中国自动化网

发布日期:2024-03-09 18:22:13 文章出处:环球hq娱乐在线官网入口

  大众集团与一汽集团签定协议将在青岛建设生产基地之后,青岛制造业与德国的密切合作又有了新进展,15日下午,中德智造高峰论坛在青岛举行,来自德国的业界专家与奔驰、西门子等著名企业的高管向青岛企业家分享了德国工业 4.0策略的独到之处。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企业也不得不跟上形势,变革其原有的商业模式。有不少业内人士称,物联网将重新定义制造业的整个产业链,并改变从业者的竞争策略。

  欧洲发达国家的配电自动化应用较早,基本实现了配电变电站出线断路器、线路分段开关的远程监控,做到了配电网故障及时检测、处理及修复,且配电GIS获得了广泛应用,配电调度、停电投诉处理、故障抢修流程的管理基本都实现了自动化。

  近年来,随着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信息化的推行,用于存储、处理、传输信息的数据中心建设如火如荼,其耗电量已达到了全球用电量的1%-2%。数据中心巨额的电力损耗对环境及电网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带来的能源成本及治理措施给企业增加了沉重的负担。UPS作为数据中心中最常用的供电保障设施、供配电系统中损耗最大的环节,是构建绿色数据中心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绿色化不可避免。

  著名市场咨询公司ResearchandMarkets日前发表研究报告称,近年来全球注塑机市场发展稳健,预计未来几年该行业将以7.43%的复合年增长率持续增长。塑料加工业巨大的发展的潜在能力为注塑机产业迅速成长开辟了广阔空间。注塑机能使塑料制品一次成型,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还易于实现自动化。因此该种机器已成为当今塑料机械中增长最快、生产数量最多的机种之一。

  工业与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陈英副司长在2014第五届中国工业软件发展高层论坛的讲到,自2012年以来,国内外兴起了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浪潮的热烈讨论。尤其是最近一段时间,围绕德国“工业4.0”和美国“工业互联网”,社会各界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广泛的讨论。两化融合给工业软件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

  近几年来,中国经济运行中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呈现出五项显而易见的特征。这是中国发展环境和发展条件出现重大变化的结果,是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出现转换的反映,也预示着未来中国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方向。五大转变预示未来经济发展格局。

  国务院印发《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要求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统筹城市发展的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 源利用,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实现与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深层次地融合,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绘制了路线图。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传感器应用领域逐渐广泛,目前在汽车业、自动化工厂、物联网等方面都有应用。

  全球现在大概有40个国家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工作,研发、生产单位有5000余家,产品达20000多种。国内有1688家企事业从事传感器的研制、生产和应用,其中从事MEMS研制生产的有50多家,但规模和应用领域都较小,国产化较低。

  自动化是目前全球工业制造业发展的主要流行趋势,一系列自动化设备产业市场迅速扩大。一个完整的自动化生产线都包括PLC、系统控制系统软件、工业机器人等,而这些组成部份都需要工业以太网相联,构成统一整体。工业以太网即一种高效的局域网络,它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生产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虽然还没再次出现明确可行的商业模式,但物联网产业越贴近最终用户价值越大,离客户越远商业经济价值越小。他认为,未来10年,非常贴近消费者生活的健康物联网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在这一年里,以微软、思科为代表的各大企业纷纷成立物联网事业部、全国各省、市也成立自己的物联网研究中心与产业联盟,物联网在2013年里的发展可见一斑。物联中国作为物联网行业第一门户网站,总结了物联网产业在2013的发展的新趋势和有关政策、事件,在分析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布局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中国物联网产业未来的发展的新趋势进行了预测。

  4G技术使得车载监控市场的迅速增加,除了政府的推动,新技术的发展对其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车载无线监控系统涉及到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等多领域、多行业的有关技术,随着这些技术的持续不断的发展和成熟,车载监控系统的规格也必然随之提升,目前4G传输技术的出现,可以说给车载监控带来了一场新的革命。

  未来制造业将以高度自动化生产为主。2012--2013年,连续两年我国GDP增速已定为7.5%,不再强调GDP增速保八,表明经济回归理性。目前,作为经济稳步的增长主要推动力的工业制造业,在国内依然是以人力密集型为主,GDP单位能耗居高不下,长久以往,资源浪费严重。如何在降低单位能耗的同时,保证高生产价值,将是中国工业制造业面临的主体问题。

返回新闻列表
400-888-7008